加入會員
登入

Shopping Bag 購物車

您的購物袋中總共有0項商品


Checkout 結帳

! events : 【 免運 / 出貨 - 小提醒】即日起~12/15 止,全站消費滿 1000 元,即享免運宅配到您家!商品配送時間 - 在訂單成立後,自訂單彙整、備貨到商品出貨,商品的到貨時間需要 7 ~ 10 個工作天 (遇假日則會再順延),請您見諒!    

維康醫療用品

CARDIO VASCULAR DISEASE 心血管疾病 2021年05月03日發佈

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復健治療

簡介

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後,心臟的血液供應情形獲得改善,此時接受積極的復健訓練,可讓您更清楚地掌握身體的狀況,並更進一步地改善心臟及身體的機能,以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。復健計畫是循序漸進、並與手術治療緊密結合的–治療師會依照您的狀況及時間點協助您執行各項復健運動,一步一步地陪伴您提升活動能力,只要有耐心,逐漸增強的訓練將能帶給你更多的信心。

復健運動建議時程

  • 術前
  • ○ 請跟隨您的物理治療師,確實執行呼吸運動與咳痰訓練。這樣子的運動能夠有效降低術後併發症、疼痛以及身體不適的可能性。
  • 術後1–2天 或於加護病房內
  • ○ 確實執行腹式呼吸與咳痰訓練。在治療師協助下執行輕度活動–翻身、四肢主動運動;狀況許可的話也可進行站立或坐床邊椅子的訓練。
  • 術後3–4天 或轉至一般病房的第1–2天
  • ○ 加入原地踏步或短距離行走,治療師將依據指導您逐漸增加行走的速度和時間,提升活動能力。
  • 術後5–6天 或轉至一般病房的第3–4天
  • ○ 治療師將視您的狀況繼續增加行走訓練的強度,或加入上下樓梯的練習,為出院返家做準備。

出院準備物理治療運動處方

依據個別狀況給予居家運動指導,並回診復健科,執行完整的心臟物理治療運動訓練。一般而言,出院後1~2個月內先不要開車,2~3個月可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工作量。

運動的注意事項

  • 1.外出運動時,需攜帶硝酸甘油NTG藥物含片,運動時若有心絞痛可用
  • 2.運動前後需測量脈搏及血壓。
    • ○ 休息心跳勿超過每分鐘 100 次或少於 50 次。
    • ○ 運動後脈搏勿比運動前多每分鐘 20 次或少於每分鐘 10 次。
    • ○ 收縮壓勿超過200mmHg,舒張壓勿超過110mmHg。
  • 3.運動方式以步行為首選,活動量應慢慢增加,且包含暖身 5-10 分鐘與緩和運動。時間可慢慢增長,但不宜持續 30 分鐘以上。
  • 4.繞道手術多以正中胸骨切開的方式進行,患者於術後三個月內切勿執行擴胸、舉手過肩或可能壓迫胸口的運動,以免影響骨骼及組織癒合。
  • 5.避免過度費力的上肢活動,以免拉扯傷口。
  • 6.避免需暫時閉氣用力的活動(如用力解便),以免造成劇烈的血壓變化。
  • 7.外出運動應選擇氣候溫和時,勿在太冷或太熱的環境下活動(如夏天中午、冬天清晨、洗三溫暖、常進出冷氣房等)。
  • 8.注意若有下列情形,須停止運動立刻休息:
    • ○ 極度疲倦
    • ○ 運動後心跳增加持續10分鐘以上。
    • ○ 運動後呼吸急促。
    • ○ 持續 24 小時以上的疲倦。
    • ○ 運動時上腹、肋骨下有刺痛感。
    • ○ 關節、脛骨、足跟、小腿肌肉酸痛。
    • ○ 突然的關節痛。
    • ○ 運動後有噁心、嘔吐、胸悶、盜汗、眩暈的情形。
    • ○ 如有以上情形,即表示心臟無法承受此活動量,應立即停止,並做充分休息。若休息一段時間,仍未恢復正常時,應盡快告知醫護人員做適當的處理,下次運動時應回到上一階段的活動。
  • 9.若有下列情形產生,在您運動前,須先與您的醫師聯繫:
    • ○ 不正常的心跳–如不規則的脈搏、心悸、突然變快或慢的脈搏。
    • ○ 胸部、手臂、喉嚨新出現或延長的痛、壓力感或不舒服。
    • ○ 頭暈、輕微頭痛、昏暈、冒冷汗。

小叮嚀

若您在執行以上活動時,有喘、說話費力、極為疲勞的情況產生,請諮詢相關醫療專業以保護您的健康。

本衛教資訊僅供參考,實際治療以醫師診治為主

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業諮詢」

tags : 

read more 閱讀更多文章

Select More Article For You Like

  • 頸動脈狹窄

    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。頸動脈狹窄的成因是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,進而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剝落,是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的重要原因。

  • 心肌梗塞與物理治療

    心肌梗塞是心臟的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,導致血流受阻,沒有足夠的氧進入心臟,心臟出現局部缺血引起心臟肌肉壞死時,就造成心肌梗塞。

  • 高血脂

    高血脂常見於40歲以上,和糖尿病、高血壓息息相關,也會導致腦中風、心臟病的後果。日常中應自我管理:飲食控制、健康減重、運動養身等生活習慣。